
为什么银行行长们集体加入了 “反内卷” 行动?
来源:金透财经 2025年09月06日 07时39分
金透财经 | 何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
当 “反内卷” 从政策表述变为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的集体表态,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竞争逻辑的深层变革。工商银行、平安银行、邮储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华夏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浙商银行、杭州银行等上市银行近期明确加入 “反内卷” 行动,从停止高息返佣到回归价值服务,这场集体行动的背后,是政策引导、行业自救与转型需求的多重驱动。
内卷之困:从价格战到风险积累的行业隐忧
银行业的 “内卷” 并非新现象,但其危害性在近年愈发凸显。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的判断直指核心:“若收益无法长期覆盖成本,便是‘自杀性’竞争,对行业风险极具颠覆性。” 这种恶性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是价格战——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抢规模,贷款利率 “地板价” 争夺客户,中间业务手续费 “折上折” 揽业务,看似短期抢占了市场,实则埋下多重隐患。
从金融资源配置看,内卷导致资金向 “低质高量” 领域集中。部分银行为冲规模,对高风险客户 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对实体经济真正需要支持的领域却因利润薄而退缩,形成 “劣币驱逐良币” 的畸形格局。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披露,该行排查发现 “内卷” 相关行业的信贷占比约12%,虽风险敞口可控,但已显露出资源错配的苗头。
从银行经营看,内卷直接挤压利润空间。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.42%,持续收窄的背后,既有市场利率下行因素,也有非理性定价的推波助澜。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坦言,此前贷款定价的恶意竞争 “大范围存在”,直接加剧了资产收益下行压力,而这种压力最终会传导至风险抵御能力 —— 当利润不足以覆盖坏账,系统性风险便会积聚。
集体行动:从政策响应到主动破局的共识形成
行长们的集体表态,既是对政策的响应,也是行业自救的主动选择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“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” 纳入部署,央行在《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中点名批评银行业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偏离,为这场行动定下了基调。
不同银行的 “反内卷” 路径各有侧重,但核心指向 “理性” 与 “风险” 两大关键词。华夏银行行长瞿纲明确提出 “坚持理性定价、风险定价”,将定价逻辑与客户风险、服务成本挂钩,而非单纯比拼低价;邮储银行则从具体业务切入,在汽车贷款领域 “率先主动停止高息高返模式”,为行业树立了业务层面的纠偏样本;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更将 “不搞内卷式竞争” 纳入长期战略,与 “降本增效”“服务实体经济” 绑定,显示出从短期行为到长期理念的转变。
行业自律的推动让这场行动更具实效。广东银行同业公会7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治工作后,安徽、宁夏、浙江等地协会相继跟进,平安银行广州分行、工商银行等迅速响应,形成 “监管引导—协会组织—机构执行” 的联动链条。这种集体行动打破了 “谁先停手谁吃亏” 的囚徒困境,为行业创造了转向的窗口期。
价值重构:从价格比拼到服务能力的竞争转向
“反内卷” 的本质,是推动银行业从 “规模驱动” 转向 “价值创造”。当价格战的空间被压缩,银行的竞争焦点正回归到服务能力、产品创新与客户体验的比拼。
招商银行行长王良的表态颇具代表性:“反内卷有利于定价稳定、存款成本控制和资产质量提升。”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重新计算 “收益账”——不再只看单笔业务的利率高低,而是算全客户生命周期的综合收益;不再只拼规模增速,而是看资产质量与风险成本的平衡。兴业银行观察到,近两个月行业恶意竞争现象 “大范围减少”,这种变化为银行优化业务结构、提升服务质效提供了可能。
差异化成为破局的关键。浙商银行行长陈海强提出 “从聚焦单一产品收益转向深耕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”,这要求银行基于自身资源禀赋找到定位:零售银行可强化财富管理服务,对公银行可深耕产业链金融,区域银行可聚焦地方实体经济。杭州银行副行长章建夫的判断印证了这一趋势:“对非理性价格‘反内卷’,有利于稳定息差,更能倒逼银行打造差异化优势。”
深层逻辑: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
行长们集体加入 “反内卷” 行动,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金融体系转型的内在要求。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银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 “血脉”,必须摆脱 “规模扩张—风险积累” 的老路,转向 “质效优先—稳健增长” 的新路径。
从政策维度看,“反内卷” 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。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“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”,本质是通过规范竞争秩序,避免金融资源浪费和风险跨机构传导。正如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所言,这是 “通过重构行业竞争规则,引导银行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”。
从行业维度看,这是应对息差收窄、资产质量压力的主动转型。在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,依赖价格战的模式难以为继,银行必须通过提升服务定价能力、优化成本结构寻找新空间。中信银行行长芦苇的观点切中要害:“反内卷有利于银行业存贷款、中间业务实现更高质量、可持续的发展。”
从客户维度看,企业与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从 “有无” 转向 “优劣”。实体经济需要的是精准滴灌而非盲目放贷,居民需要的是财富保值增值而非单纯高息,这种需求变化倒逼银行提升专业能力。招商证券王先爽指出,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“不仅是规模和利率,结算、信息、流动性管理等更重要”,这正是价值服务的核心内涵。
这场 “反内卷” 行动,既是对当下行业困境的回应,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重塑。当银行行长们集体放下价格战的 “武器”,转向价值服务的比拼,银行业或将迎来从 “内卷消耗” 到 “共生共赢” 的新生态 —— 这不仅是行业之幸,更是实体经济之福。
相关资讯
-
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
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-
共话经济增长新动能,和讯网第20届财经风云榜圆满落幕!
2022年12月20日 15时26分 -
2022年思维财经投资者年会:大咖共话穿越周期坚持长期主义
2022年12月02日 14时37分